尽管目前的模具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模具产业受外资垄断挤压产业利润空间以及内资企业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等困扰,产业投资风险陡然上升。
“十五”期间,我国的模具产业得到迅速增长,年均增速达20%。2005年中国模具行业模具销售额达610亿元,比上年增长25%,加上20多亿美元的进口份额,中国模具市场容量已达800亿元人民币左右。“十一五”期间,中国模具业市场份额预计达1200亿元,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熵协会负责人罗百辉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模具产值可能突破2500亿左右。目前,我国模具业规模跻身世界前列,但大多集中在中低档领域,技术水平和附加值偏低,我国制造业急需的精密、复杂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轿车覆盖件模具、电子接插件等电子产品模具等,仍然大量依靠进口,模具产品的进出口逆差超过10多亿美元。
近年来,国际模具制造巨头在中国投资设厂的新一轮扩张,正如火如荼。德国海拉吉林落户;日本丰田模具天津设厂;芬兰贝尔罗斯公司投资兴建的深圳模具制造厂不久前正式投产,专为电信、保健、电子、汽车等行业提供高档模具产品……
外资企业因为核心技术不愿外流,都不选择合资。外资企业进入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与其配套的企业(即客户)一起进入,其特点是专业为单一客户服务,模具品种同样单一;二是自己进入中国。外资模具公司投资中国,其目的是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便宜的钢材,赚取更多利润。据介绍,在国外企业中,模具车间是“秘方车间”,外人是不能随便靠近的。在中国设厂,外资既有资金,又有自主技术,并不需要和中国企业合资。他们只是为了降低人工成本。而且,他们把设计依然放在国外,通过网络传到他们在中国的企业。